水體氨氮問題是水產養殖戶非常頭疼的問題。水體氨氮過高會有強烈的毒性致使魚蝦死亡,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。那么水體氨氮是如何產生的? 池塘中的氨氮來源: 1、養殖動物的糞便及其它排泄物、浮游生物殘骸、淤泥等處理不當產生氨氮。 2、氣候變化時控料不及時,造成殘餌過多,在水中腐朽造成氨氮值升高。 3、水體缺氧時各種有機質、硝酸鹽、亞硝酸鹽在厭氧菌的作用下,發生反硝化作用產生。 4、接近大面積栽培園區的池塘,經雨水沖刷后把農田的氮肥沖進水體后導致氨氮反常。 氨氮毒性 氨氮在水體中會以上面的平衡關系進行轉化。氨離子的毒性較弱,而非離子氨則具有較強的毒性。非離子氨非常容易透過細胞膜進入體內,導致血液中高鐵血紅蛋白升高,血液載氧量下降,進而表現出缺氧癥狀。同時非離子氨也會對魚蝦的神經系統造成破壞。即使是低濃度的氨氮,長期接觸也會損害鰓組織,引起鰓小片彎曲、粘連或融合。 魚類氨氮急性中毒的癥狀 1、魚群出現掙扎、抽搐、游竄現象,并時突然下沉又上浮,腹部向上、 痙攣等癥狀,幾次反復之后死亡沉入塘底。 2、呼吸急促,魚口時而大張不能速度閉合。 3、鰓蓋部分張開,鰓絲呈紫黑色,有時出現流血現象。 4、鰭條舒展,基部出血。 5、體色變淺,體表粘液增多。急性中毒時能造成魚類大批死亡。 降低氨氮濃度的方法: 1、魚類養殖水體氨氮濃度一般應該控制在0.05-0.1mg/L,要設法增加池塘中的溶解氧量,也就是增加池水的硝化作用,使池塘變成氧化塘。減少氨氮濃度,增加溶解氧的辦法有: (1)多開增氧機,促進池水上下流動,增加池塘底部溶解氧,并促進氨氮及其他有毒氣體散出水體。 (2)經常換水,多抽排底層水,每次30cm左右,再注入新水。 (3)使用化學增氧劑。 2、使用底質改良劑全池潑撒。 3、根據水質情況,使用乳酸菌、有機酸等產品,培養新鮮藻類,促進藻類對氨氮等有毒物質的吸收和利用。 4、適宜的放養密度和合理的搭配模式,合理利用水體空間,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高產量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xz7788.com/newss-1645.html
|